《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江苏省委宣讲团来校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摘要:  本报讯11月24日上午,我校在科学馆报告厅举行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报告会。江苏省委宣讲团成员、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做报告。校长单忠德主持报告会。  葛道凯以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题做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介绍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意义,阐述了此次全会文件起草的特点,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及江苏调研期间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重点围绕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总体概况和特点、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5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解读。报告中,葛道凯结合江苏在教育方面实施的一系列举措阐述了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果,提出要建设“育人为本、公平普惠、充满活力、开放多样、有贡献力”的高质量教育,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持续优化教育结构”“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等5个方面,阐释了进一步优化高质量体系。宣讲报告内容丰富、系统全面、深刻透彻,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强,对全校师生深入理解全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单忠德代表郑永安书记和学校对葛道凯厅长来我校宣讲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宣讲全方位解读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一堂高水平、高层次的导读课,为全校师生全面把握、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提供了科学指引。他希望,各单位要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谋划编制“十四五”规划有机结合,凝聚共识,务实创新,在抓改革、促开放、抓落实的生动实践中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落地见效,加快形成“高站位办学治校、高水平人才培养、高标准学科布局、高质量科技供给、高品质校园生态”的“五高”新格局,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南航智慧与力量。  整场报告气氛热烈,在场学习的师生表示宣讲内容生动丰富、深入浅出,帮助大家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内容理解更深刻、精神领会更透彻,对学习、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会议结束后,现场师生积极主动与葛厅长互动交流,在场师生从“学科评估中的高校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争相提问,葛道凯针对师生关心的问题一一解答。  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各院级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思政课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学生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我校与航天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摘要:  本报讯11月1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吴燕生,集团公司研发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巍,校党委书记郑永安,党委副书记陶勇以及校企双方有关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王巍与我校副校长许希武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校长单忠德主持签约仪式。  郑永安对吴燕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直以来对南航建设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航天科技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南航与航天科技合作源远流长,双方在服务航天事业发展中,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增强国防建设力量、推动航天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双方要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推动产学研合作,努力产出更多科技成果,共同为国防科技工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吴燕生对近年来南航取得的办学成就表示肯定,并对学校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产品研究等领域为航天科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一直以来校企双方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深厚友谊;面向未来,发展目标明确,合作空间广泛。此次签约既是双方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的具体体现,标志着双方合作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双方要以“一流军队、一流企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国防科工办主任李强向校企双方开启战略合作表示祝贺。他表示,江苏省工信厅、国防科工办将不断完善产学研有序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继续关心支持南航事业发展,推动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落实。  单忠德指出,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全面合作迈向了新高度、掀开了新篇章。双方要立足新时代,抓好战略合作,聚焦“四个面向”,贯彻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形式,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输出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航天强国事业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副校长黄志球赴深圳出席虚拟大学园
2020年联席会并率队走访调研

摘要:  本报讯 11月 10日,副校长黄志球率队赴深圳调研走访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龙华区政府,并出席深圳虚拟大学园2020年联席会议。资产经营公司、深圳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调研活动。  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黄志球一行参观了比亚迪展厅,调研了新能源汽车安全工程实验室、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等工程技术平台,围绕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团队交流、科研平台合作等,与我校83级校友、比亚迪高级副总裁廉玉波进行了交流。双方围绕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方向深入探讨推进人才培养和科技项目合作。  在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汤志伟介绍了研究院成立背景、发展规划、过渡期安排,学校学科和团队遴选、校内支持政策,本地化人才团队建设、学生教育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特别介绍了研究院“边筹备、边协商、边建设”的落地发展模式。黄志球对电子科大研究院落地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表示赞赏,肯定了研究院与学校错位发展的建设思路,认为研究院产教研深度融合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校地、校企紧密协同下的科技创新举措等,对于建设我校深圳研究院、探索新型产教研合作机制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在深圳龙华区,黄志球与我校82级校友、龙华区副区长陈建民围绕我校研究院在深落地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功能和定位,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沟通交流。  在深圳虚拟大学园联席会上,黄志球与成员院校领导听取了深圳市科技创新的总体介绍,并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教融合等进行了交流。

副校长施大宁看望“新加坡国立大学3+1+1”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

摘要:  本报讯11月8日,副校长施大宁带队前往苏州看望“新加坡国立大学 3+1+1”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公共实验中心党委书记张庆、教务处副处长朱建军、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涂志宏、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以及目前在苏州研究院就读的项目学生代表参加了交流会。  会上,经济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代表汇报了在苏研院的学习生活环境、科研创新成果、项目合作细节等情况。施大宁表示,学校一直致力于提升育人国际化水平,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合作项目为同学们提供了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学历水平的宝贵机会,希望同学们虚心求教,努力提升英语水平,多向老师学习、多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在和谐的团队氛围中锤炼过硬本领。他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工作体会,鼓励学生传承南航人不服输、敢吃苦的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会后,学校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第十届国际卓越运营大会”,认真学习并交流施大宁在会上关于 《贯彻新工科发展理念 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报告。  前期,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任教师、辅导员代表等也曾赴苏州与该校研究院院长周志颖针对培养目标、方式载体等进行探讨。据悉,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年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达成合作,首批11名学生在苏州研究院学习,通过考核后将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我校与航天科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摘要:   本报讯11月25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袁洁,副总经理龚波,校党委书记郑永安,校长单忠德,副校长许希武、姜斌以及校企双方有关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龚波与许希武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单忠德主持签约仪式。  郑永安对袁洁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长期对南航建设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指出,航天科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南航与航天科工渊源深厚,双方在支撑服务航天事业过程中,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为强大国防力量、推动航天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双方以科技创新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纽带,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共同将战略合作推向新的高度,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袁洁回顾了双方在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情况,对南航长期以来对航天事业和航天科工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航天科工全系统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希望与南航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努力培育和产出更多科技成果,不断开创校企合作创新发展新局面,共同为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单忠德指出,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双方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的新征程,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集中体现。希望双方瞄准国防科技的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通过搭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共建大平台、争创大成果,助推“一流企业”和“一流大学”建设,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与航天强国事业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航天科工集团办公室主任舒金龙、科技质量部部长郑辛、航天系统公司董事长张兆勇、航天二院院长刘著平、航天三院党委书记史新兴、航天四院董事长郭勇、航天十院董事长鲍斌、湖南航天董事长唐应伟、航天晨光股份公司总经理文树梁、航天云网公司总经理柴旭东以及航天科工集团发展计划部、人事部有关负责人,我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晖,校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刘宇雷,以及发规处、人事处、研究生院、学生处、科研院、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机电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航天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并就共同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机制新模式,进行了深入交流。

副校长姜斌一行出席江苏英国
高水平大学联盟年会

摘要:  本报讯 近日,2020年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年会暨第二届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在常州科教城举行。我校副校长姜斌,国际合作处、人事处、机电学院、科研院等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出席了该联盟年会。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厅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主办,共有来自中国江苏32所高校和英国16所高校的270余名嘉宾与会。会上,江苏和英国的高校代表除围绕“后疫情时代的跨国科研与教育”“后疫情时代先进制造、环境工程及医疗健康等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主题展开交流和经验分享外,还举行了校际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联盟工作委员会委员聘书颁发仪式。国际合作处处长张卓、人事处副处长黄国平、机电学院副院长郭宇分别受聘为联盟留学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教师交流委员会委员和先进制造学术分委员会委员。  会议期间,举行了中英校长论坛。中英双方校长共同围绕后疫情时代的跨国科研与教育、后疫情时代先进制造、环境工程及医疗健康等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主题,进行了研讨。姜斌强调,我校与英方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希望借此次联盟年会的契机,与英方高校共同探索在疫情之下人才培养、师资互访、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新模式。  姜斌、张卓随后参加了联盟闭门会议。会议通过了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联盟执行委员会单位,与联盟轮值主席单位和秘书处单位共同推动联盟工作的开展。闭门会议还讨论了《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优质科教资源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3)》和联盟2021年工作计划,为联盟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摘要:  编者按:9月4日,我校召开2020年下半年干部教师大会。大会回顾总结了学校2020年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了下半年重点工作,分析了学校未来发展形势,提出了学校近期及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为进一步推动会议精神落地落实,及时反映全校教师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思考与行动,我们特开设“回音壁”专栏,刊发干部教师代表学习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等。本期特刊发能源与动力学院院长毛军逵的心得体会。我校召开的2020年下半年干部教师大会,是对学校上半年工作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梳理,更是对学校下半年乃至未来工作重点和发展思路的部署和思考。学院认真学习,用心领悟大会相关报告精神,结合学院当前发展态势和未来机遇,进一步明确了“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责任担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要求,坚持“四个面向”,担负起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大力营造“想干事”的良好氛围       虽然时代在发展,外部环境在变化,各类考评、排名的标准也在变,但正如郑永安书记强调的“保持定力,坚定实现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信心”,我们“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不能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丢。  60多年来,学院培养了以吕祖善、林左鸣、甘晓华、李中华等为代表的近2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2000年之后的毕业生中涌现出60余名型号总师、副总师。“十三五”以来,能动学子们在各类学科和科创竞赛中喜获佳绩: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最高荣誉———全国大学生 “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荣获2019年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第八代任务全球冠军;勇夺2020年第六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等多项突出成绩。  学院十分注重全院师生的凝心聚力,着力营造一个好的干事氛围。一方面,深入学习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奠基人之一、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张世英等一批教授坚守航空报国信念,忠诚敬业、乐于奉献的先进事迹和爱国情怀;另一方面,邀请企业导师和校友主讲“家国情怀·能动担当”系列思政课,学院官微推送“厉害了我的老师”“能动园丁风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从“发动机先进进排气技术”入选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入选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到“先进齿轮传动风扇航空发动机实践教学”团队放弃暑假休息,默默无闻、踏实工作,历时近两个月,为师生奉上了集航空发动机结构讲解、实际操作示范等为一体的优质教学资源平台,无不体现了学院全体师生思想更活、朝气更满、动力更足。  新学期,学院将进一步完善 “三全”育人体系,强化先锋模范引领作用,讲好“二院故事”,通过共联共建、结对辅导、分类激励等多种模式,让争先争优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进一步拓展发展思路,大力培育“能干事”的良好素养       科技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驱动力,南航作为国防科技领域的排头兵,面对“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要更加注重提高科技原创能力。单忠德校长强调要“以解放思想推动全面发展”,要“激发改革创新的活力”,推动“专家学者自下而上的自由探索和学校自上而下的有组织创新有机结合”,实现“统一意志、统一力量,发挥组织优势”。  近年来,在“走出南航的围墙思考发展,跳出南京城谋划南航未来”的思想指引下,学院主动求变,开拓思路,积极向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咨询和了解有关政策,力求深入理解国家规划和导向,并在学校支持下选派优秀教师担任专家或挂职锻炼。近5年来,被工信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科技委等国家部委聘任为专家组组长、成员14人次,参与了包括国家“两机”重大专项、XX工程在内的多个重大专项/工程的论证组织工作,并因在国家 “两机”重大专项基础研究技术体系梳理中的突出表现,受到工信部表扬。积极发挥高端智库作用,贡献南航智慧,使得自上而下的有组织创新有了关键指引,显著推动学院的高质量发展。下一阶段,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大团队建设,加大推进青年教师校内外挂职锻炼和培养,通过“能动之星”等人才工作计划的实施,切实增强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以宣益民院士为代表的领军人才队伍,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激励广大年轻教师勇攀高峰。牵头筹建面向国家能源安全保障重大需求和国际能源科学前沿的综合能源研究院,聚焦热能/可再生能源的高效传输、转化、储存,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支持,引领了国内航空发动机综合热管理新发展。“气动稳定性”和“冲击与包容”两个发动机重点型号支撑团队、“进排气技术”某飞行器重点型号攻关团队,开创了高校和工业部门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到支撑型号研制、全链条深度交叉融合的新模式。目前,正在筹建的“空天动力研究院”“高温复合材料”“发动机控制”等XX型号联合创新团队,将进一步推动更多原始创新突破,让“能干事”成为学院亮丽的名片。  三、进一步理顺治理逻辑,大力构建“干成事”的良好体系       郑永安书记和单忠德校长曾反复强调 “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面对国家正在实施的 “两机”重大专项、正在论证的XX工程二期和XX重大专项等历史性发展机遇,不仅需要学院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更要进一步完善学院机制和体制,迅速实施相关决策部署,才能将“想干事”“能干事”转化为“干成事”,将美好愿景化为现实。  近5年来,学院新增国家级人才/团队10人次、省部级人才13人次;新增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 (含获江苏省首届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1项,全省共2项),其他各类省部级奖11项;2019年科研经费达到2.4亿,相比2016年增长195%,获批千万级项目16个;新增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参与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和1个国家“111”引智基地申请和立项建设。这些成果的取得源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更源自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的团结一心和踏实肯干。  今年是学校 “治理能力提升年”,学院以本次岗位聘任改革为契机,多渠道交流、多角度研讨、多方位落实,以找问题、寻差距、求发展为核心,理顺关系、完善制度、抢抓机遇,动员广大教师融入学校“双一流”发展大局。以学科导向为前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厘清学校、学院、系和个人在共同发展中的角色、作用和相互支撑关系,最终形成了基础任务包为底线、绩效任务包为贡献,打通思政/教学/科研界限,兼顾当前业绩和历史贡献,量化可考核、成果重突出、团队为导向、激励为核心的聘岗方案。  围绕岗位聘任改革以及学院承担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改革试点任务,学院进一步梳理和优化高水平师资引进/培养模式、院系两级联动机制,实施机关行政人员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强和行业的互融发展,大力拓展办院资源,满足创新发展的需要。  当前,学院正处在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把握好了,就是机遇;把握不好,就是挑战。汇聚智慧、凝聚共识,以共同的目标来引领学院发展,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踏踏实实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在学校正确领导和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下,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切切实实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让文明凝聚学校发展的磅礴伟力

摘要:初冬时节寒意渐深,南航校园却热流涌动。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我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校党委书记郑永安代表南航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并代表641所全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846次访问,全刊已有762616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