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聂宏校长与优秀学生代表共话成长

摘要:聂宏校长与优秀学生代表共话成长   前不久,受校长聂宏邀约,我校获得2017-2018学年校长特别嘉奖的学生与校长一同共进午餐,畅谈学习生活感受,交流成长感悟。   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大学成长经历,以及在大学期间的所学、所听、所想各抒己见,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对辛勤培养他们成才的老师的感恩,质朴的语言和青春的气息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还从学校硬件建设、日常管理、教学方式,到学术素养培养、人格品质养成、职业规划教育,畅谈个人感受和建议,展现了积极参与学校治理的主人翁意识。聂宏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发言之后,对同学们积极关注学校发展的责任意识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教育子女的方法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与解答。   在与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中,聂宏强调,大学教育的本质是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同学们要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在兴趣内驱力的推动下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同时,作为新时代青年,仍需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吃苦耐劳的品质,时刻以昂扬向上的精神迎接挑战。活动的最后,聂宏还为每位同学赠送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由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所著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勉励各位同学严于律己,善于思考。   从2013年举办至今,作为本科生评优评奖的后续活动,“校长有约”活动为优秀学生代表提供了与校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近距离聆听校长的教诲与鼓励,让学生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激发了学生们前进动力,继而带动越来越多的南航学子走向优秀,走向卓越。   

由孙晓婧获得《中国诗词大会》亚军谈南航的人文情怀

摘要:由孙晓婧获得《中国诗词大会》亚军谈南航的人文情怀   《中国诗词大会》自播出以来,不断引领着人们发现诗词中的美,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近日,我校2017届优秀学生孙晓婧获得了《中国诗词大会》的亚军,这令南航人感到十分自豪。南航是以航空航天民航为特色的理工类为主的大学。当航天遇上诗词,当理性遇到感性,它们并没有相互冲突,而是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实际上,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和一定量的诗词储备对理科生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孙晓婧获得亚军这件事,同学们谈了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档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无疑牵动着我的诗心。而当我看到我航毕业的学霸航天人———孙晓婧学姐获得亚军时,震撼之余不得不佩服学姐丰富的诗词素养和沉稳的心理素质。我觉得在工科气息相对浓郁的南航能涌现出像晓静学姐这样饱读诗书、底蕴深厚的“宝藏”女孩是一件好事,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南航学子重拾诗词。希望我校也能开展类似活动,让诗词之花在南航绽放,让诗和远方不再空旷!———闫浩瀚 九院   很多人都知道,南航是一个工科实力很强、以“航空、航天、民航”为特色的高校,秉持“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培养了无数工科人才。《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落幕后,学姐孙晓婧获得了亚军这个消息,在南航的校园传播开来。一位工科博士,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诗词领悟得如此透彻,真令人钦佩!孙晓婧学姐不仅工科很好,文科方面也不赖,她把诗词当成一种兴趣去学习。我们应向孙晓婧学姐学习,努力做到文理皆通! ———黄邹洵 七院   在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上,我惊讶地看到了我们南航人的身影,她就是学姐孙晓婧,她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获得了诗词大会的亚军头衔。为晓婧学姐欢呼喝彩的同时,油然而生的还有一份骄傲与自豪———为我的母校南航自豪!为学姐高兴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身,学姐身为一名理科学霸,在人文领域也这么游刃有余,优秀至极;而我,选择了英语,却抛却了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诗词,真是汗颜。以后,我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不忘我的根与魂———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将不断提升自我,弘扬传统文化! ———李龙杰 十二院   第一次去图书馆时,我看到二楼书墙上陈列着完整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等文科类精装书籍。在理工类高校里,我们可以接触到人文科学的鸿篇巨著,实属幸福。上第一节课时,哲学博士戴传江老师的国学底蕴让我叹服。翻开的第一本南航特色教材,是施大宁校长编写的《文化物理》。呈现在我眼前的,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碰撞出的无比绚丽的火花。而今,欣闻理工科出身的学姐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上一举成名。我想,我们更应葆有文化自信,追求更浓的人文氛围,让人文之花在南航这片热土常开。———郭小凡 十院   我航学霸学姐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斩获亚军,我瞬间被学姐的才气与实力吸粉。赛场上,学姐淡定迎战各路对手,绝对称得上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谈及自己的诗词启蒙和当初的专业选择时更是饱含深情、颇具浪漫情怀。是诗词带她走向了空间科学的探索之路,她也由此坚定了航天报国的信念,这是属于她的浪漫,是诗情画意和宇宙星空相交融的浪漫。我们也应该在心里埋下一颗诗词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盛开,让我们的人生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汤传胜 四院

孩子,我想对你说

摘要:孩子,我想对你说   编者按:或许一直以来你都被两个终极问题所困扰:大学生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上大学又是为了什么?对于这两个问题,我想我们的父母应该感触颇深。不是因为他们可能曾经有上大学的经历或者是在社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而是这两个问题中涵盖了父母在过去十几年来不断思考与期望的“我的孩子在未来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这样一个现实。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家长来信”栏目,通过这些家长对自家孩子的新学期寄语,来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孩子,不知不觉间,你上大学已经第二个学期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阳光明媚的开学季,妈妈只希望你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忘我的学习当中。第一个学期在那种陌生、新奇、激动、兴奋、似梦非梦的感觉中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已经不可逆转。剩下这三年半可要踏踏实实、争分夺秒地学习,努力储备知识与技能,以备将来之用。几十年来,南航许多学长学姐都以自己的学识、成绩和业绩荣耀了南航,你作为南航的一员,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南航增光添彩,为今后南航的学弟学妹们做榜样。孩子,仗剑走天涯,拼的是才华。只要一息尚存,就当奋斗不止,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吕美星家长 111850104   新的一年里,妈妈希望你好好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性格开朗些,做一个阳光的男生 。即将面临考研和择业的选择,妈妈希望你做好自己的决定,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大学的最后阶段不留悔憾。妈妈永远支持你,加油!   ——万源家长071630206   也许刚进大学有些不适应,上一学期的成绩不太理想,希望你在新的一学期好好努力,天天进步;多参加一些课余活动,多交朋友,和同学好好相处。 ——王浩浩家长161810125   新的一学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个阶段都有这个阶段该做的事。你现在还是一个学生,一切以学业为主;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要浪费时间去做你觉得享受但其实没有意义的事情;牢记你的使命,踏踏实实地学习。当然,在你学完该学的,完成了每一天的任务后,有兴趣有余力的话,可以进行户外活动,或者参加社团组织,以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这对以后走上社会也是有用的。   ——徐凯家长 021710615   成长的结果,是分别;高兴的尽头,有离愁。一张张录取通知书,也是别离的笙箫。它最后都化为了一张车票、船票、飞机票,载着我的孩子,驶向了远方。世间之爱,大都是为了占有和相守,唯有父母之爱是为了分离,是为了孩子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大南京,有南航。作为南航学生的家长,我很骄傲:孩子如愿去了向往的城市,在她理想中的院校,读着她喜欢的专业。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和骄傲呢?作为父母的我们,只想对孩子说:你努力上进的样子,才是青春最美的展现!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健康、快乐、充实地过好自己的人生,这就足够了! ——罗雨萱家长011820212

我校学子首次参加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荣获亚军

摘要:我校学子首次参加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荣获亚军   本报讯 3月4日至3月12日,由航空学院和校科协航模队共同组队指导的9名优秀南航学子远赴美国,首次挑 战 SAE Aero DesignCompetition国际航空设计大赛,并一举取得常规组飞行单项亚军、综合成绩亚军的好成绩。   2019年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东部赛事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波兰等9个国家共80余支代表队同场竞技。近950人在设计报告、答辩演示、飞行性能3项中激烈博弈。由于比赛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航空学院、航模队的师生们于2018年3月就开始进行相关项目的论证和准备工作。期间,我校科协组织多位专家悉心指导项目论证答辩和技术方案修改,组织同学们反复进行外场试验试飞,2018年10月在航空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支持下完成了样机制作定型,并通过了科协航空特色科技创新基地组织的试飞评审,随后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备赛工作。   据悉,SAEAeroDesignCompetition简称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是美国自动化工程师协会面向全球大学生举办的航空设计比赛,该赛事自1986年开始举办,迄今已有33年的历史。SAE自创办以来,就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受到全球行业领导者的认可和支持。它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组织,洛克希德马丁、波音、SOLIDWORKS等公司赞助的高级别世界大学生航空设计大赛,是国际上规模最大、参赛国家最多的大学生航空创新设计大赛。赛事主要考验学生在构思、设计、制作以及优化飞行器设计方面的能力,并在实际制作和试飞过程中实践航空理论知识,完成全英文的创新设计报告和现场英文答辩,是一场“REALWORLD”的飞行器设计挑战。

留学生在南航

摘要:留学生在南航   初次离开家乡来到大学生活的你是否曾有着对远离故土的迷茫,是否有着对陌生而又未知的环境的害怕,是否有着对即将开启的新生活的暗暗期许……可是总有这样一群人,远赴他乡一心求学;总有这样一群人,历遍坎坷笑对艰难;总有这么一群人,漫步在异国校园去适应全新的生活……在南航,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就是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如今的我们在校园的各处都能看到来自各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园里漫步,我们采访到了国际教育学院的Maylin,询问了她与南航之间的故事。   来自匈牙利的Maylin是航空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这是她在南航学习的第一年,但是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感触。谈及在学校的学习时,Maylin说自己的学业并不算多么出色,辅导员与老师们对他们学习的要求都很严格,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对于学习的自觉。就像Maylin所说的,开始学习的时候总是很容易,但是如何成为一个努力刻苦的学生却是很难的。Maylin直言不讳地说到,来到学校以后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对宿舍的情况、和别人交流等,和自己的预想有很大的不同。在一周的适应期内,辅导员给予很多的帮助,使她步入正轨,慢慢地适应着在南航的学习与生活。   作为一名在航空工程专业学习的学生,Maylin和我们分享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她希望最终成为一名飞行员。她说,正是因为来到了南航,自己才有了飞上太空的梦想。   像Maylin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期许与梦想来到南航。他们也许肤色不同,语言文化不同,但他们来到南航都开始了对探索宇宙星辰的向往。

IAPRFellow陈松灿教授:
让人工智能研究服务社会发展

摘要:IAPRFellow陈松灿教授:让人工智能研究服务社会发展   2018年8月下旬,陈松灿入选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Fellow),成为南航唯一一位IAPRFellow。IAPRFellow每两年评选一次,当选率为会员总数的千分之2.5。作为一位在人工智能领域耕耘多年、成果颇丰的教授,陈松灿的学术功底、科研成果让人称道,但他却常说自己“不聪明,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咖”   陈松灿入选的IAPRFellow由模式识别领域国际权威性学术组织之一的国际模式识别学会颁发,此次当选也是对他在模式识别领域做出贡献的一种肯定。   陈松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这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他所带领的团队研究涵盖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脑影像分析等诸多方面,旨在探索解决所关注领域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成果获得了学界肯定,曾与南京大学多年合作研究,受邀联合报奖后,陈松灿和团队人员谭晓阳教授分别获得了2011年的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13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除了这些基础研究成果外,他们还开展了与日常生活应用相关的研究:如在模式识别方面,团队人员谭晓阳实现了困难条件下的人脸识别,尤其是基于单张训练样本的做人脸识别和困难光照条件下的人脸识别;在视觉方面,研究了互联网复杂场景下的不良图像视频的检测与识别在脑影像分析上,团队成员张道强教授深入研究了多模态的脑影像融合分类,应用于老年痴呆症的智能诊断上。   “虽然之前的研究以理论计算为主,但是现在我们必须力求把它应用到实际中,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陈松灿说。   提起研究缘起,陈松灿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1979年,他考上了杭州大学数学系,后来在上海交通大学计算中心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业,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我当时对计算机网络并不感兴趣,一度也变得比较迷茫,因为我原来学的是数学,计算机网络研究中相对用得较少。如果放着本科所学数学不用,就再也没啥擅长的了。"好在陈松灿发现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中用到数学较多,出于喜欢,他自学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相关的知识。   “我的研究领域更多偏重机器学习,涉及面相对较广。”谈到机器学习的发展,陈松灿认为,“将来值得关注的,一个是开放环境下的机器学习,比如无人驾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能否处理可能的意外?怎么建立一个适合于动态环境下面的人工智能算法或者机器学习算法?第二个是安全的人工智能,就是如何使得基于隐私保护下的机器学习能够抵抗攻击,这样的一种机器学习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很重要。”   提到所获得的成就与奖项,陈松灿总是连连摇头表示,“不足一提”,自己和真正的“大牛”还差得很远,直言:“我并不聪明,而正是因为不聪明,所以我才知道我在哪些方面需要去补上。”   紧密又自由的研究团队   2003年,陈松灿建立了以自己的硕士、博士生为主的一个实验室,即现在的模式识别和神经计算研究(PARNEC)团队。团队内集中了三名连续4年入选ELSE鄄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的教授。陈松灿自己还培养了江苏省优博获得者6人,其中有2位获得了全国优博提名奖。   在这个由“名师”与“高徒”组成的团队,有着颇为朴实的成功“秘诀”:实干。团队组建初期,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模式,因为经费不足也没有像样的科研设备,一切只能靠“人力”,靠“苦干”。   由于购买国外电子期刊杂志需要一笔价格不菲的费用,他们当时唯一能查阅资料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于是,队员们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分析数据、电脑处理、撰写论文……实验室有着浓郁的学术氛围。即使周末,也不乏忙碌的身影在实验室、电脑房、图书馆穿梭。   “我们的团队既研究自由,又合作紧密。”队员黄圣君副教授告诉记者。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陈松灿想了不少法子进行 “团建”。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小组学术讨论让成员之间通过交流,了解彼此科研进展的同时,也能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队员们看来,学术严谨的陈松灿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好相处”的人。平易近人、没有架子,是队员黄圣君对陈松灿的印象。谈起加入陈松灿的团队的原因,黄圣君说:“在之前的合作中,我见识到了陈老师高超的学术水平和德高望重的品格,我很敬佩他,所以想要和陈老师一起做学术研究。”   对于像黄圣君一样的“80后”队员,陈松灿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前辈老师,亦是潜移默化地从各方面影响着他们的 “人生导师”。“刚入职时,我的办公室与陈松灿老师的办公室相邻,经常看到陈老师叫学生到办公室面对面一字一句地修改论文。耳濡目染下,我自己指导学生时也会督促自己更加用心。”黄圣君说。   “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最大的满足”   一身朴素的衣服搭配一双普通的拖鞋,一副旧旧的眼镜后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走路飞快,笑声爽朗,言语幽默,是同事和学生眼中的陈松灿教授。   “我喜欢上课。”谈到教学,陈松灿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1986年1月,他来到了南航计算机学院,任教至今已经有32个年头,培养了37个博士生,近百个硕士生。“有些学生的毕业学校一般,但是如果我能够把他们培养出来,我觉得我的作用会比较大,很有成就感。”他说道。   陈松灿对学生采取的是自己平摊式的直接管理,对每一个博士生和硕士生进行一对一指导,“我给学生科研开题很早,半年时间里可以让他凭兴趣选方向,但是选定后就尽量不再改,然后采用倒计时实现培养流程管控。”培养过程中,他坚持与学生交流讨论,常常能见到他与学生肩并肩一起逐字逐句地改论文,到现在依然如此,“有的学生和我的英语都比较一般,所以我觉得我只能用笨办法,两人一起来做。可能这不一定是好办法,但这样我可以全面把握,给他们的指导也是滚动式的。”   写论文不仅要英语好,切入点也很重要。因此在做实验和写论文前,陈松灿会和学生私下交流切入的角度,要求学生先写摘要,修改后再继续写。有不顺利的地方还要重复讨论修改,有时甚至要改30多遍,工作量虽大,但是看到学生们得到成长,他就感到相当宽慰。“我培养的37个博士生里有不少在工作后的一两年里面就能拿到青年基金,绝大部分两年后就晋升为副教授。”提到学生,陈松灿满脸的自豪与幸福。   除了严谨的教学态度,陈松灿教授幽默的方言也令学生印象深刻,常常能听到他的课堂里常常能听到学生的笑声。陈松灿告诉记者,他上课的时候经常把专业知识融入到人生道理中去,学生听得懂,记得住,更能学做人,他说:“能够让学生听懂的,让学生随着你的讲解哈哈大笑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对于招收研究生,陈松灿的要求并不高,“并不一定机灵,最重要的还是喜欢、踏实和勤奋。只有学生喜欢这个研究方向,学起来才会有劲头;只有勤奋和踏实,他的研究才能出成果。”   “辛苦吗?”每每有人这样问道,陈松灿总是笑着连连摆手,爽朗地说:“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最大的满足,就像我喜欢游泳一样,已坚持了14年有余,每周平均5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1959次访问,全刊已有762795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