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党委书记郑永安赴天目湖校区看望慰问新入职员工

摘要:  本报讯 11月13日上午,我校召开天目湖校区新入职员工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郑永安,副校长黄志球,校长助理、党政办主任刘宇雷参加座谈。座谈会由副校长姜斌主持。  郑永安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对新入职员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驻校区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的工作人员为天目湖校区建设、管理、运行所做工作和辛勤付出表示感谢。郑永安指出,建设天目湖校区是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支撑服务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是学校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也是围绕溧阳产业特点、拓展学科面向、吸引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平台。他希望,全体校区工作人员要强化主人翁意识,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为完善“一校两地四区”功能建设、提升溧阳市城市品质、推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会前,郑永安一行先到教室与师生进行交流,随后到施工现场了解校区二期建设推进情况,并实地查看了停机坪的准备情况。  会后,人事处为新入职员工解读了岗位评聘等相关政策。  天目湖校区管委会主任江波,民航学院(飞行学院)常务副院长高健等负责同志参加了相关活动。

校长单忠德赴广东东莞调研

摘要:  本报讯 11月5日,校长单忠德带队赴广东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调研,华中科大工研院院长张国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吕兢热情接待了单忠德一行。校长助理、党政办主任刘宇雷,发规处、科研院、资产经营公司、航空学院、机电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了调研。  在华中科大工研院,单忠德一行参观了成果展厅,并就体制改革、产业孵化、人才激励政策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张国军介绍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创立新型研发机构的具体做法,以及工研院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情况。单忠德对工研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表示肯定,指出工研院探索出的“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创新模式为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提供了示范样本,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希望双方围绕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机遇,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方面密切合作,为服务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果展厅,单忠德详细了解了实验室的发展历程、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功能布局、技术服务等情况。吕兢对单忠德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致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与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他希望在研究生培养、新材料技术研发等方面,与南航形成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单忠德对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服务、创新样板工厂孵化、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希望双方能够以此次调研交流为契机,增进相互认知,密切合作交流,在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双方资源,共同为我国在航空航天、信息、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的基础前沿研究,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邱宣
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

摘要:  本报讯 11月3-4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邱宣带队来我校调研交流。副校长黄志球热情地接待了邱宣一行。  黄志球对邱宣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深圳市科创委长期以来对南航深圳研究院发展的关心与指导。  邱宣对南航周到细致的调研交流安排表示感谢。她表示,南航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南航在深圳设立研究院以来,与深圳市相关事企单位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她希望南航深圳研究院能够依托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重大平台,借力深圳先行示范区的人才与科技集聚效应,在网络空间安全、民航空中管理、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技术、民用无人机应用等方面,加强与在深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对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在深圳转化及产业化。她表示,深圳科创委将在项目申报、未来空间延展等方面,全力支持南航深圳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  邱宣一行参观了学校校史馆、无人机研究院、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空管飞行流量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技术教育重点实验室、高安全系统的软件开发与验证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深圳科创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剑华,深圳科创委生物科技处处长黎慧来,学校党政办/发展联络部、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民航学院(飞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深圳研究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调研交流活动。

我校与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举
行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签约仪式

摘要:  本报讯 11月4日下午,我校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举行了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的线上签约仪式。副校长姜斌,国际合作处处长张卓、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德群、研究生院副院长郑祥明等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副校长KenBadcock、商学院院长GloriaAgyemang、商学院国际处处长HariHarindranath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南航联络部主管LingXiao主持。  姜斌首先向皇家霍洛威学院的领导、老师介绍了南航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他回顾了南航与皇家霍洛威学院的深厚友谊,并对疫情之下的英国同仁表达了关切之情。他表示,该项目的落地将会为学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并为今后两校在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师生互访等领域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KenBadcock表示皇家霍洛威学院与南航经济与管理学院长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此次非常高兴能与南航举行线上签约仪式,希望双方能依托该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继续深化合作。  南航与皇家霍洛威学院代表就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协议进行了线上签约。  签约后,国际合作处处长张卓进行了发言,回顾了与皇家霍洛威学院同仁相识交流的过程,并感谢所有为此项目付出辛劳的同仁们。他表示,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签署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的里程碑。他希望双方能齐心协力,携手落实、发展好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争取培养出更多商业领域的精英和高层次人才,并期待双方在疫情下可以探索更多、更新颖的交流合作模式。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是一所具有国际声望的英国大学,于1900年加入伦敦大学,为伦敦大学最大的9个核心组成学院之一,也是伦敦大学选定专门进行科学教学与研究的5所学院之一,兼1994大学集团的成员。其在TIMES大学排名2007年曾位居英国第12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的世界排名上,该校曾进入世界前100,在2010年名列世界第88位。

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加速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摘要:  编者按:9月4日,我校召开2020年下半年干部教师大会。大会回顾总结了学校2020年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了下半年重点工作,分析了学校未来发展形势,提出了学校近期及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为进一步推动会议精神落地落实,及时反映全校教师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思考与行动,我们特开设“回音壁”专栏,刊发干部教师代表学习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等。本期特刊发自动化学院院长江驹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在新学期干部教师大会上,单忠德校长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提出重大思考时指出,要围绕学校战略布局,找准、抓细、落实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创新表达式,加快形成“五高”新格局,力争实现新跨越发展,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径、新模式。郑永安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迎接学科评估大考、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自动化学院将始终牢牢抓住“学科建设”的牛鼻子,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统筹资源调配,凝心聚力,加速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力争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取得新突破。  一、谋篇布局,创造条件促发展       自动化学院作为全校最早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的单位之一,近年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职工绩效考核、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与平台建设、学院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实践,旨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干事创业的热情。  学院出台了《自动化学院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办法》《自动化学院集体(公益活动)管理办法》,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不断强化教师的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同时,结合新一轮岗位聘任,在院聘高岗中设立了学科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专项岗位,真正实现了“级岗分离”“高绩高岗”“高岗高责”。  此外,学院还坚持每年对绩效考核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并经教代会通过后实施。近来年,通过加大对课堂教学优秀教师的积分认定、要求正高级职称且具有导师资格的教师必须开设研究生课程、提升教改项目、教材、教学论文和教学获奖院内认定档次、加大对团队建设支持等举措,有效发挥了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将时间精力投入到学院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最需要的地方。学院综合改革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深化,切实为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创造了环境、提供了条件。  二、对标一流,学科评估求突破       郑永安书记在干部教师大会总结讲话中要求,“要处理好近期学科迎评和长远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并且把“近”和“远”精妙地比喻为“备好材”和“炒好菜”。上一轮学科评估结束后,学院深入开展同类大学、同类学科的对标分析,并在综合改革方案中明确了5个学科的对标学校和学科,按照对标找差、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的思路,确定了各个学科的建设发展思路,并且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措施,细化到项、分工到人。近年来,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1名、优青4名,新增江苏省杰青5名、优青2名;在科研方面,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1项;科研经费到款从2016年7941万增长到2019年1.36亿,增长71.4%,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并且参与了1个国家级国防重点实验室建设和1个国家 “111”引智基地建设。这些成绩的取得,为迎接新一轮学科评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去年开始,学院提前谋划,全面进入迎评的“临考”状态。一年来,共开展2次专题调研,走访兄弟单位、听取校领导和相关部处指导,拓宽思路,强化支撑;同时,利用暑期工作研讨会、教代会、学院干部培训大会等契机,召开3次专题会议,研讨和交流学科评估的材料筹备工作。目前,各学科均已形成了材料的初稿,并提交相关部处听取意见。下一阶段,学院计划在教育部正式发布评估通知后,组织各学科开展“封闭式”的材料完善工作,确保精益求精迎接大考,力争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原学科有突破,其它学科有进步。  三、整合优化,团队建设抓落实       单忠德校长指出,要“集中优势力量,汇聚各方资源”“搭建更多国家级平台、申报更多国家级重大项目”。针对学院缺少大项目大成果的实际情况,学院着重加强了教学科研团队方面的建设。通过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经由学院四届五次教代会集体讨论并审议通过,学院正式出台《自动化学院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着力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团队协作意识,为优势互补、主动谋划和申报大项目并产生大成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办法突出“团队协作”的原则,鼓励教职工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和其它相关活动,如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且具有明确的近期和中远期建设目标的教师则可以申请团队,并通过学院组织的评审后可进行建设和绩效考核。3年内,团队成员不能随意退出和新增,如特殊情况需要退出或新增,要由团队负责人提出书面变更申请,并上报基层单位和学院审核。根据学院实际发展状况,团队批准建设后在3年内需在科研、教学、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并出台相应的奖惩措施。对团队建设期内取得多个标志性成果,给予团队绩效考核为优秀、人才引进和职称晋升方面进行优先考虑、奖励研究生指标、学科建设经费/专业建设经费进行倾斜、对核心骨干给予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支持等多项奖励。没有达到要求则取消团队建设,并给予适度的处罚。  学院通过探索开展以团队为主体的学科科研建设,力争在凝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构筑大平台、培育大成果上逐步形成“有力度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有组织的集体统一行动”,鼓励师生员工抓住新形势下的新机遇,稳扎稳打迈好步,敢闯敢拼向前冲,为谋求学院科研、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拓展空间、奠定基础。  四、凝聚人心,文化引领保发展       学院自2019年整体启动文化建设以来,以校十六次党代会精神为遵循,立足院情,响应师生诉求,着力在精神文化、形象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4个方面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和分步实施。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科学论证,开展了学院精神、愿景和办学理念的研讨,并邀请校史专家进行指导,凝练确定了“严谨 务实 求真创新”为学院院风、“格物致知 进德修业”为院训,明确“创建航空航天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自动化学院”为发展愿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开放式征稿、网络投票,邀请专业团队设计,形成了底蕴深远、寓意丰富,与学校文化一脉相承的学院形象标识体系。2020年9月,学院完成一期环境改造工程,“传承创新、特色鲜明、和谐雅致”的学院文化建设格局初步形成。文化建设外树形象,内聚人心,切实增强了师生员工对学院精神、理念、传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今年是学校 “治理能力提升年”,学院相应启动了管理制度“废立改”工作,通过对现行制度的新一轮梳理,推进形成更贴合学院发展实际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术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在基层治理方面的指导作用;强化了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学院领导干部系统性培训提升,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在学院建设发展中的核心领导作用。通过完善学院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为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进学院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校召开《南航章程》修订工作部署协调会

摘要:  本报讯 11月12日上午,我校在明故宫校区召开 《南航章程》修订工作部署协调会,校党委副书记陶勇,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遥,校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王晖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晖主持。  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苏州汇报了《南航章程》修订工作方案。本次章程修订工作以《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教育部第31号令)为依据,以2015年6月经由教育部核准实施的《南航章程》为基础,分为前期调研准备、修订建议征集、广泛征求意见、审议审定和报送核准等阶段进行,最终将形成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完善学校治理、反映师生诉求、体现南航特色的章程修正案。与会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围绕章程修订工作展开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陶勇强调,大学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法”,章程修订工作对于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他围绕《南航章程》修订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做好章程修订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水平的章程修订工作为学校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二是要依法有据、稳妥审慎,要把法律法规政策修订调整的有关内容、把中央和上级部门的最新要求融入体现在修订的章程中。三是要集思广益、协同配合,科学有序、紧锣密鼓推进,把握好工作进度与节奏,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南航章程》的修订任务。

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第二次现场推进会召开

摘要:  本报讯 11月4日下午,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第二次现场推进会在明故宫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杭育新,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王晖,机关党委、研工部、学工部、保卫部、将军路校区党工委、后勤集团、天目湖校区党工委和各学院分管文化建设工作的负责人参加会议。本次现场推进会分为现场参观和交流研讨两部分。  在现场参观环节,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航空学院和机电学院的各类文化场馆,先后前往航空航天馆、航空学院大厅、航宇咖啡厅、数字孪生系统、机电学院大厅、师生共享交流区域等地,深入了解文化场馆的设计思路和文化内涵,亲身感受深厚的人文气息和浓郁的学术氛围。  交流研讨环节在机电学院6201会议室举行,王晖主持会议,各学院负责人依次分享了学院文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研讨会现场,杭育新为获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点的4个院级党组织和文化建设示范点的3个学院进行了授牌。  杭育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现场推进会是去年第一次现场推进会议的拓展和延续,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久久为功。随后,他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的目标是汇聚南航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力量,需要从南航、教师和学生3个角度,深入理解南航共同的价值理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文化建设工作的形式要与时俱进、丰富多样,既要形成共性特点,也要尊重个性差异,彰显独具特色的文化标签。三是各单位要将文化建设工作摆在更高层面,与党建工作、人才培养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协同落实,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校院联合共建合作模式,要以文明校园创建为载体,既要加强各类“看得见”的文化建设,又要加强各类“看不见”的文化建设,真正让文化成为助力学校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下一阶段,学校将结合文明校园创建重点推进学生学习、老师办公的环境改造提升,打造“干净、整洁、明亮”的空间,努力为老师潜心教学科研、学生静心读书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环境。

乘风破浪,只争朝夕,为建设世界一流航空学院奋力奔跑

摘要:  编者按: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本报特开设“学习贯彻进行时”专栏,刊发党员干部、广大师生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心得体会。本期特刊发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冯绍红的学习心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发展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次会议是宣告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转折点,是我们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战略转变。公报分析了我们国家的战略全局,明确了战略方向,提出了战略基点。规划内容全面、要点明确、着力精准,高屋建瓴地谋划了未来发展的新格局,彰显了我们党在国际局势纷繁复杂的环境下,不怕前进路上的万难险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胆识气魄和战略定力。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词,公报中15次提及,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科技创新的根本源泉在于人。高校在教言教,在研攻研,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颠覆性创新的重任,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中流击水,奋辑者先,要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共同按下创新这个引领中国向现代化强国奔跑的“加速键”,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按照学校的部署,航空学院也已经启动了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召开了院内外相关的座谈会,组织了校内外的调研走访。目前,已经分析了学院“十三五”规划的完成情况,包括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重大标志性成果;分析了目前学科和学院发展的现状和不足;分析了“十四五”学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实现“建设世界一流航空学院”的战略愿景,提出了5个具体的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目前的初稿主要包括:着力推进立德树人,力争在卓越人才培养上有新突破;着力推进人才引培,力争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新突破;着力推进学术创新,在科学研究水平上有新突破;着力推进开放办学,在国际学术影响上有新突破;着力推进文化引领,在学院科学发展上有新突破。针对每一个建设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在卓越人才培养方面: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具有爱国奉献精神、顶尖专业水平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领军人才。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构建 “教研融通,寓教于研”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多元化发展,积极探索“跨学科、跨学院、跨校企、跨国家”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的“新体系”,以精品化课程建设为着力点,打造高水平教材和“金课”,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卓越人才培养上有新突破。       在学术创新方面: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探索跨学科、跨学院科研团队组织模式,努力打造若干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技创新团队。鼓励全院师生加强与科研院所及地方政府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深化军民融合的力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紧密围绕学科发展目标,梳理重点科研方向,搭建学术创新平台,催生卓越学术成果。超前谋划,积极组织重大科研项目,不断提高构建大平台、形成大团队、争取大项目、获得大成果的能力。通过这些创新工程,提升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增强学院科研实力,解决学科前沿基础科学问题,攻克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在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上有新突破。       在文化建设方面:充分激发文化建设的活力,推进理念文化的行为化、制度文化的人本化和环境文化的可视化。将“三风一训”转化为师生们的行动和实践,并体现行为的自动自觉。把“师生的发展”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师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通过环境文化建设,以清晰的“视觉力”体现学院深厚的积淀,以多样的载体展示学院丰满的形象。       全会指出,要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学院将进一步调动全院教职工的积极性,凝聚全院教职工的智慧,在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更加具体的明确的建设指标,明确预期建设成效。上下同欲者胜,同心共济者兴,学院将把做规划编制过程作为统一思想的过程、广泛动员的过程、凝心聚力的过程,团结带领全院教职工登高望远向前看,只争朝夕加油干!在学校创建“双一流”的道路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新的力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464次访问,全刊已有759681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