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出炉我校材料科学学科新增上榜

摘要: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出炉我校材料科学学科新增上榜   本报讯 2月27日,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了第9次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本次排名评估了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所高校,横跨5大学科群和48个学科。我校表现亮眼,在工程与技术领域上榜(领域进入世界前500名)。学科提升明显,有3个学科上榜(学科进入世界前500名),其中,材料科学学科首次上榜。   我校在工程与技术领域位列内地高校第31名、工信部属高校第4名,世界排名区间451-500位。   其中,电气和电子工程学科本次排名提升幅度较大,较2018年排名上升了50个位次区间,位列世界第301-350位。   此次首次上榜的材料科学学科(301-350位)一直致力于提升国际影响力,除此次QS学科排名外,该学科已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行列 (世界排名2‰)。   该排名结果来自过去6年全球权威学者对学科的全面评估、顶尖雇主对大学毕业生全球就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以及对最大文摘数据库Scopus中2200万学术论文及1.5亿引文数据的分析。该排名的评价指标包括:学术声誉、雇主声誉、论文篇均被引以及机构H指数。不同学科的指标权重不同,通过指标分析得出大学各学科的最终排名表现。   新的一年,我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落实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确立的“一个中心、五路并举”战略布局,为“双一流”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学科建设迈上更高台阶打下坚实基础。

我校在锂离子固态电解质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摘要:我校在锂离子固态电解质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本报讯 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省高效电化学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张腾飞副研究员与上海大学、日本广岛大学、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提出利用气体吸放反应来提高物质离子电导率的新概念,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固-气”反应动态平衡控制材料晶体结构变化,进而在宏观条件下控制物质的离子电导率。相关研究成果以我校为第一单位,“Ammonia,a Switch for Controlling High Ionic Conductivityin Lithium Borohydride Ammoniates”首次发表在CellPress旗下的能源材料类顶级综合期刊《Joule》(Cell 姊妹刊)上。   电解质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灵魂,锂离子电池技术的革新离不开电解质材料的创新。与目前的液态电解质相比,固态电解质更安全稳定,能量密度更高,应用前景更广泛。然而,由于其在室温下的低离子电导率,固态电解质的大规模应用依然受到限制。因此,如何提高固态电解质在室温下的电导率,对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具有广泛前景和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利用气体吸放反应来提高固态离子电导率的新概念,跳出传统的元素掺杂方法,通过引入气体分子(氨气)到LiBH4中,调节不同温度下的“固-气”反应动态平衡,进而控制氨化物微观晶体结构变化,达到在宏观条件下控制物质的锂离子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Li(NH3)nBH4(0<n≤2)在室温附近表现出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在40度时的锂离子电导率达到10-3 S/cm级别,媲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化学类顶级综合期刊《Chem》(IF:14.1)对该工作进行了引用和跟踪报道“High Li-Ion Conductivity in a Hydride-type Solid-State Electrolyte: The Ammonia Effect”(Chem, 4, 1770-1772, 2018),认为该工作为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颖的解决思路。

新华社“四个自信”融媒体系列报道聚焦我校思政工作

摘要:新华社“四个自信”融媒体系列报道聚焦我校思政工作   本报讯 近日,新华社推出“‘四个自信’筑牢强国之基”融媒体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围绕改革开放伟大跨越的制度、理论、道路和文化优势,通过走访多个省市采风,报道各地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深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揭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四个自信”如何不断提升,以及各地出现的新气象新作为新规划,并以文字、图片、视频等融媒体方式,在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等进行了全景式报道。   该系列报道重点关注了我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并对徐川、何畏、一分钟视频团队进行了采访和报道,相关内容还得到新华网英文频道报道。

百岁老党员、老归侨许光锐向学校赠书

摘要:百岁老党员、老归侨许光锐向学校赠书   本报讯 1月22日,许光锐先生《文脉与情缘》赠书仪式在学校图书馆举行。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组织部部长李遥,图书馆馆长王成华,离退休党工委书记张环,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左彤云,宣传部、图书馆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赠书仪式。赠书仪式由统战部副部长兼组织部副部长谢瑶主持。   102岁高龄的许光锐老师,是目前南航最年长的老党员、老归侨。1952年来校工作,从事俄语、数学、英语教学研究,曾任南航业余学校副校长、夜校系副主任、外语教研室(今外国语学院)副主任,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1987年退休以来,许老师坚持每天学习、伏案写作,心系南航发展和学生培养,将刚刚出版的诗文集《文脉与情缘》赠与学校图书馆。   赠书仪式上,许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所赠诗文集《文脉与情缘》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对学校的感激之情。王成华代表图书馆接受了许光锐老师的赠书,表示将把所赠诗文集纳入南航文库收藏好、保管好、利用好。   李遥向许光锐老师颁发南航文库收藏证书,并代表学校党委致谢,为许光锐老师一生的求学、工作经历,活到老、学到老的勤学态度以及笔耕不辍、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所感动。他表示,许老师潜心教书育人四十载,培养了包括原北大校长陈佳洱院士、我校赵淳生院士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们南航人的骄傲。许老师身上折射出的“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刻苦力行、刚强坚毅、爱国奋斗”的西南联大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学习。许老师的赠书,不仅是对南航文库建设的重要补充,也将会对新一代师生成长、学生成才产生积极影响,希望以许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的爱国奉献精神在南航发扬光大。   许光锐,1918年7月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共党员,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曾任南航业余学校副校长、夜校系副主任、外语教研室(今外国语学院)副主任,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主编和合编英语教材7本,发表英语语法论文(科研报告)6篇。50年代从事俄文翻译,译著有马雅可夫斯基的《好》、普希金长诗《青铜骑士》及《希克梅特诗选》等。著作有诗剧《诗人底想象》《花溪集》《诗集》《回忆录》等。1998年撰写的《文脉与情缘》一文入选《科学中国人论文选》《中华优秀论文》《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文献》《世界重大学术创新成果获奖经典》,并荣获“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特等奖、“世界重大学术创新成果”特等奖。2018年出版同名诗文集《文脉与情缘》。他本人入编《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世纪专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等名典。

“识时势,勇担当,勤求索”,开启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新征程

摘要:“识时势,勇担当,勤求索”,开启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新征程   编者按:2月24日,开学第一天,近三千名教职员工齐聚将军路校区体育馆,共同参加教育思想大讨论总结大会。会后,校领导的报告和讲话在全体教职工当中引发广泛热议和反响。为进一步推动大会精神落地落实,及时反映全校教师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思考与行动,现开设“回音壁”专栏,集中展现教师代表学习大会的心得体会。   人勤春来早,万事日相催。   2月24日开学第一天,学校组织召开了主题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时代奋斗精神谱写南航建设发展新篇章”的全校教职工大会。施大宁副校长代表学校全面回顾了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情况,系统介绍了取得的成果、达成的共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改革重点等。郑永安书记论述了“学校的长远目标是什么”“怎样实现目标”“依靠什么实现目标”的学校顶层设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增强了全体南航人的自信心、使命感。作为一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下面就参会感受和今后工作谈谈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时”“势”的必然要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领域,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学校党委深入研判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主动谋划,精准发力,在南航率先开启了教育思想大讨论,这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扎根祖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新作为、新担当。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凝聚了共识,激发了情怀,释放了潜能,“立德树人”初心得到唤醒,“‘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理念深入人心,“人才为本,特色引领”的发展之路更加坚定,立德树人已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为我们做好一流人才培养提供了思想基础、舆论基础和行动基础。   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带动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是我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机遇期,赋予了“立德树人”更高的使命、要求和内涵。作为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重要成果之一,实体化建设长空学院正是基于新要求、新变化而做出的人才培养改革重大举措,它是人才培养新载体,需要突破传统培养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的束缚,探索教育改革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方法,是我校人才培养的“再创业”。   谋划好、建设好、运行好、发展好是学校对长空学院建设的总要求,需要精心策划,布好阵,开好局,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教育理念、文化内涵是人才培养的灵魂,我们将透过国内外一流高校的先进教育理念、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的背景学习,深化人才培养内涵的理解,吃透办学、育人的本质文化。同时,立足南航实际,坚持传承创新,特色发展,发挥“三航”优势,把一切育人要素调动起来,树立外部资源是最大资源的意识,建立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有效机制,把能够提升南航发展能级的人才资源、科研资源、文化资源汇聚到一流人才培养的育人之路。我们还要坚持文化育人,用一流的思政教育和优秀的素质文化教育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他们“积极而正确地思考,乐观而坚定地行动”,以润物无声之功,达到化茧为蝶之效。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南航深厚的底蕴、辉煌的过去、美好的未来,是我们奋力前行的底气。作为人才培养的试验田,长空学院将不懈探索,“大刀阔斧”与“小步快跑”相结合,扎实做好育人这项“现代农业”——“选好苗”“精栽培”“防病害”“收果实”,全面开启南航立德树人新担当。

危急时刻 南航校园上演一场生命救援

摘要:危急时刻 南航校园上演一场生命救援   本报讯 2月26日,65岁的南京市民姜女士携带锦旗来到我校明故宫校区,特地感谢前天在校园里救助她的南航教职工。前天,心脏病突发的姜女士在南航后勤集团、校医院、保卫处教职工的救助下,平稳度过危险期。开学第一天,南航校园上演了一场暖人心的生命救援。   当天早上7点35分左右,65岁的南京市民姜女士路过我校时,突发心脏病,瘫坐在地上,意识模糊,面临生命危险。“当时,我就感觉整个人都不舒服,动都动不了。”回忆当时的情景,姜女士仍心有余悸,“幸好,一旁的侯师傅和邓师傅看见了赶紧过来帮我。”姜女士口中的侯师傅和邓师傅,正是我校后勤集团车辆运输中心驾驶员侯仁智和保卫处校卫队员邓国华。   “当时,我刚刚洗完车子,就看到她昏倒在这边”,侯仁智第一时间发现了姜女士的异常,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在呼喊无应后果断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对她进行急救措施;一旁的邓国华见状,赶忙用自己的身体抵住姜女士的后背,让其不要平躺,不断安慰病人使其心情平复。   此时,校医院陈晓梅医生刚好路过,看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加入抢救的行列。后勤集团党委副书记侯贵菊恰巧下校车看到这一幕,立即上前询问相关情况。侯贵菊回忆说:“当时,她躺在地上,嘴唇发紫,我当时就觉得是心脏有问题,还好她还有一点意识,告诉我们她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我赶紧按压了她手上的穴位,我身上随时带着速效救心丸,问过陈医生说可以用,就赶紧给她舌头下面压了10颗。”   姜女士被随后赶到的120救护车送到医院,脱离了生命危险。姜女士说,自己患有心血管疾病,血管堵塞了80%,半年前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昨天要不是这10颗速效救心丸,她就危险了。再一次见到“救命恩人”,姜女士紧紧握住侯贵菊的手,近乎哽咽地说:“要不是你们,我昨天就真的走掉了。”   侯贵菊说,她懂一些心脏急救知识,同时因为身体原因,一直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5年来,救过2次人,这些对她来说,“都是举手之劳”。她相信,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每一位热心的南航人都会伸出援手。姜女士说,正是这4位南航人口中轻描淡写的“举手之劳”,却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从内心深处感谢南航,感谢南航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577次访问,全刊已有760195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