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她将“总师”请进课堂!

   期次:第1435期   作者:能源与动力学院   查看:11   





  在只有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个投影的讲台上,如何让专业知识 “立起来”“活起来”?能源与动力学院潘慕绚老师的课堂不一般!
  “刚刚投身教学时,总是比较难的。”最初,一心想上好课的潘老师,铆着劲将知识点全讲给学生听。可是,将复杂的专业核心知识使劲打包“塞给”学生,学生“吃”不进去,消化不透。她一个人在台上起劲地讲,却越讲越孤单……明明已经充分准备了,课堂却像一潭没有涟漪的水,怎么办?她向学生发起了课程问卷调查:这一次,不仅要让学生听自己,自己更要听学生!
  “一个好的课堂,不能光靠老师一个人使劲,要师生一起使劲。”通过一次次来自学生的课堂反馈,“师教生,生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变成了与学生联动的“学习共同体”!
  这一天,潘老师的课堂来了一位“重磅嘉宾”:他带着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型号研制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来了,带着国内工程前沿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解决方案来了,带着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来了!
  当“传说中”的总师们一次次走进课堂,学生们的眼睛都亮了!将专业实际应用引进课堂,课本上冷冰冰的发动机控制专业知识遇上总师,在他们讲述一次次攻坚克难的研究经历后,瞬间“活”了起来!
  面对面、零距离,知识不仅讲“全”了、更讲“透”了。学生肖冰感慨:“这样的互动课堂让我们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参与,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果。”
  不仅有总师授课,还有实现“愿望清单”的环节。潘老师邀请了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某关键型号总师。上课前,她向同学们搜集想问的问题,从发动机研制技术到未来就业工作,方方面面来者不拒,“总师来到身边,你们的愿望我来实现!”
  整理好“愿望清单”,潘老师在课堂上领着同学们向总师一一提问“大胆开麦”,在问答求解中悄悄揭开了未来人生的一角。
  在“身边的总师”课堂上,同学们学到前辈们数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心无旁骛的专注,课程专业知识融入学生脑中,航空报国的使命担当根植到学生心中。
  既有总师,还有“跨界”!怎么能继续给学生开拓思路,启发创新?课程不断向外延伸,更多的老师被她“拉”进来,加入她的“定制化”课程组!
  当讲到“人工智能与发动机的关系”时,潘老师邀请来一位特别的嘉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袁伟伟老师。突破学科壁垒,跨界跨专业联动,带来不一样的上课体验!
  “教学投入十分,才可能让课堂产出一分。”90分钟的课堂背后,常常需要潘老师两三天的备课摸索、两三天的素材准备,上课前还要再用一天时间打磨调整,尽管辛苦,她却说:“有这么多老师一起钻研探讨,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持续开辟课堂新视野,创造性地开发各类课程资源,将丰富的资源融入教学过程,她顺应学生带着真问题开展真交流,让专业课堂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她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知识“脚手架”,助力一届又一届学生攀登上专业高峰。(能源与动力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125次访问,全刊已有762424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