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理学院:“理”字当头促发展

———我校理学院教学科研“双发展”纪实
   期次:第1077期   作者:周新华   查看:146   

  近两年来,我校理学院教学与科研两大工作并驾齐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学科建设和教学成果亮点频现:一级学科数学博士点在翘首企盼10多年后成功获批;“物理与艺术”列入国家级精品课程;“线性代数”入选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线性代数”“近代物理与高新技术”双双荣登江苏省精品课程榜;“大学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评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科研不断突破:2010年,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摘金”11个,获批项目数为历年之最,并首次实现重点项目零的突破。审视学院“理”字当头的工作思路和做法,不难看出这一飞跃发展的确有“理”。
  “理”顺机构促教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03,年,学校领导审时度势,积极实施“理科振兴”计划,理学院的发展逐渐迈上“快车道”。2005年,学院新增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工程两个博士点,实现了南航理科博士点零的突破。2009年,学校任命江苏省教学名师施大宁任院长。这位有着美国留学经历的“新科”院长,对美国大学重视教学的做法尤为推崇。“在美国,没有只做科研的教师,站稳讲台、上好课是大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在他看来,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为提高教学水平,学院大刀阔斧进行了多项改革,2009年初建立的“大学数学教学中心”与“大学物理教学中心”,更是为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
  “高等数学与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关系着学校的育人质量。与通常的教学管理机构不同,两大教学中心的设立,旨在专门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学术研讨,致力于提升青年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培育优秀教学团队。”施大宁说,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以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是学院设立两大教学中心的初衷。“中心”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完成课件,使备课在集思广益中成为更高效的研究性活动;组织新教师说课、教学观摩,开展师徒结对等形式,为青年教师迅速提升教学能力,继而站稳讲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中心’成立运行后,教师围绕课程重点、难点集中进行研讨,集体编写作业习题,使备课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担任“大学物理”教学任务、网上评教多次获得“优秀”的刘曙娥副教授坦言“中心”对规范教学、助推教师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组织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长善救失,取长补短,避免了教师势单力薄而出现的教学盲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失误,使我们年轻教师少走了很多弯路。”朱晓星感慨,自己能在“首届江苏省高校数学基础课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和“校课堂教学观摩”荣获一等奖得益于“中心”这一平台。两大教学中心的设立,让一批年轻教师迅速站稳讲台,并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学院的教学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应用物理学”被遴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物理实验中心通过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多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学校批准,其中重点项目数位列全校第一;8名学生获得2010年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
  “理”清思路推科研“对学校、学院来说,教学与科研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轨,缺一不可。取得科研的新突破,关键是抓人才建设。”对于科研之路,学院领导积极开拓思维、力求找准路子。为壮大人才队伍,学院近2年来积极开展“外引内培”工作。一方面,严把进人关。提高了进人的门槛,新进教师均为“985”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不仅对新进教师的科研情况、学术论文等有要求,更注重考察其科研潜力,逐渐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的教学科研团队。另一方面,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两个“中心”助推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同时,也成为学院培养科研人才的“摇篮”。依托“中心”,学院整合科研资源,凝练科研方向,把新教师纳入优势团队;引导教师联合申报课题,使学院的科研力量在聚才集智中得到增强;规范课题申报工作,成立了基金申报工作组,对教师集体培训,开展预评审等工作。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让教师在博采众长中开阔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理学院的学术交流活动有声有色。2008年以来,学院每年都动员教师外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做报告,2001年外来专家学者所做的学术报告多达42场。其中,不乏林群院士、杨孝平教授等学术大家。“偏微分方程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南京市最优化会议”等让教师领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等奖获得者陈恕行教授等国内外数学家的学术风采。学院还开设了“学术沙龙”。“通过‘学术沙龙’,教师们介绍各自的科研得失、学术困惑,大家从交流中获得灵感,从借鉴中得以提高。”2010年破格晋升教授的王泽军深感“学术沙龙”让他在内的年轻教师受益颇多,来南航不到2年,他就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
  明晰的科研思路和扎实的科研工作,使得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不断跃升,尤其涌现出一大批“科研新秀”。2010年,学院获得的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青年基金项目占8项;24人获校青年科创基金资助,新近引进的6位教师中有4人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有10多篇在PRSL、JCP、JDE等国际重要期刊和影响因子大于3的物理类国际刊物上发表。
  “理”明德明见和谐“理学院的师生首先要明理,融文汇理方能修身养性、立德树人;学院心中有师生,师生才会爱学院”施大宁院长上任不久,不仅凝练出“明德、明理、明心”的学院精神,还十分注重对师生的人文关怀。马克思有言“和谐之美有着巨大的凝聚力”。“教工之家”“院长论坛”“博雅教育”等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活动,营造出学院和谐之美,起到了凝聚人心,集聚智慧和力量的作用。
  洋溢着欢快气氛和浓浓温情的“教工之家”,对于上完一天课、身心疲惫的教师来说,是个休憩放松的好去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到健身活动室打打球,活动活动筋骨;可以到“茶歇室”喝杯茶,和同事聊聊天。“乒乓球、台球、跑步机等各类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运动时也多了和同事加强交流、增进感情的机会。进来前,一身疲惫;离开时,身心愉悦。”年轻的王泽军教授是“教工之家”的常客,打心眼里感激学院为教工营造的“温馨家园”,他说学院对教工的关心,使得教工和学院更贴心。真情换真心,感受着学院的温馨关怀,教师对学院的归属感倍增,工作的责任心更强,他们时刻想着如何教好书,如何育好人,如何做好科研。
  杨叔子院士曾以“同根生,融则利”来强调文与理的紧密关系。为此,理学院着力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师生人文精神的培养。2010年,学院全面开展“博雅教育”,以教授为友,与学长同行,树理学专长,取人文精华,重实践教育等系列活动,旨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正确引导、有效促进他们全面自由发展。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要求一个教授联系一个学生宿舍,一个教工党员联系一个困难学生,一个教工支部联系一个学生支部,以促进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情感。“老师生活俭朴,却在物质上给了我许多帮助,他还经常和我促膝谈心……”家境困难的李同学动情地说,唯有勤奋学习才能不负师恩。“‘亲其师,信其道’。师生的心理距离近了,教育的成效也就大了。”当学生们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赛事,获奖率大幅提升、获奖等次和获奖数量不断突破后,学院的教师们觉得“博雅教育”活动的成效已经显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861次访问,全刊已有766105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