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20校园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实践创新绽芳华

   期次:第1346期   作者:102010123鲁浩翔   查看:42   




  恰如苏轼发出的慨叹:“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场激情四射的校园头脑奥林匹克大赛点燃了秋日的南航,令人记忆犹新,盛景难忘。
  校园头脑奥林匹克大赛是我校的传统科创赛事,由校团委、大学生科协承办。来自13个学院、200余支队伍的600余名同学,齐聚将军路校区西操场,一较 “水火箭制作与发射”项目和“橡皮筋动力小车”项目的高下。
  木条木板、矿泉水瓶、纸片、光盘……平日生活中不起眼的物品派上了大用场,看似毫无关联的物件经过同学们脑洞大开的设计,不仅有着优良的性能,更是“颜值”满满,圈粉无数。
  记者采访到了本次 “水火箭制作与发射”项目的二等奖获得者———张文刚和刘婕。
  由于缺乏相关基础,两位参赛者为此次比赛做了不少功课。主要负责水火箭制作的刘婕告诉我们:“水火箭的形状应该是流线型,在把各个部分固定的时候不仅要使之保持水平,还要成流线型,这一点其实挺难的。在设计形状、固定胶带的同时,还要尽量减重,太重的话会影响飞行距离,太轻的话又没法做到重心在前。在重量的权衡上,我们花了许多心思。”
  “我们团队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做出了许多努力,首先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然后做了很多次的模型,最后将羽毛球确定为整流罩,就是考虑到羽毛球成流线型,如果用其他东西,效果肯定没有那么好,是考虑了很多种材料才找到一个最佳的。”
  “我们在第一次试飞的时候,成绩不是特别理想,还出现了偏航。”张文刚说,“这也导致了我的心理状态的变化,由于结果跟自己预期的相差甚远,当时有一点慌张和失落,但是我们队员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打气,重新去组装我们的火箭,对火箭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调整,最终在不懈努力下让火箭一飞冲天。”
  “有一点点紧张是肯定的,但是更多的还是去寻找火箭存在的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刘婕补充到,“因为水火箭是第一次接触,大家都不大可能一次成功。固定和调整之后,就有了更好的飞行状态。”
  对于本次大赛最大的收获,张文刚同学表示,“我最大的感受是惊喜和快乐。抱着尝试的心态去参与,付出努力之后,意外地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让我感受到了实践创新的魅力所在。今后,我还会参加此类竞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也会带动身边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对于大赛的意义,刘婕同学说:“我觉得这次校园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不仅是一次模型竞赛,更多的是一种头脑创新大赛。没有给出特别固定的教程,意在让自己去探寻,引发大家的思考,我觉得这才是比赛的最大意义所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352次访问,全刊已有762600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