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南航人在波兰

   期次:第1285期   作者:刘伟强   查看:29   


  波兰,与西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她确实落后很多,但在这里的一个月,让我对波兰有了新的认识。我交换的学校位于波兰首都华沙,我将从文化、生活、学习等方面介绍华沙。
  提到波兰,总是无法避免地要提到历史。在很多人眼里,这个词充满了心酸,曾经是中世纪的霸主,衰败之后惨遭灭国近两百年的命运,一战后复国,但处在德国与俄罗斯两大列强之间,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摆脱控制,走向复兴之路。
  波兰人最让我佩服的是对文化的保护和对历史的铭记。
  华沙古城,在二战中几乎被纳粹夷为平地,但短短几十年后一座崭新的华沙古城被完整重建,重建的精度是“连墙上的裂缝都一样”。原来,在战火之中,华沙建筑系学生冒着生命危险没日没夜地测绘,记录下华沙老城的一砖一瓦,战争结束后,30万流亡海外的华沙人赶回祖国,为华沙的重建出钱出力。仅仅五年,苍凉的废墟上华沙恢复了原貌,缔造了“华沙速度”的神话,震惊世界。1980年,华沙老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名录》,所谓遗产名录,指的是遗留的真迹,而华沙老城是唯一一个重建的特例,我想这份遗产不只是这华沙城被恢复的原貌,更是华沙人爱国爱家的这份热忱。
  华沙理工大学是波兰国内最好的理工类大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26年,在工程和机械领域成果显著,商学院在欧洲名列前茅,波兰企业超过一半的CEO均毕业于此。
  课程设置上,波兰和国内有很大差异。波兰实行小班授课,一般一个班最多三十人,当人数太多,老师会把全班分成2个时间段上课,除了高数、机械设计这种课,大部分课每周只上一次,一次两个小时,虽然我选了11门课,但课业并没有南航大三的课程安排紧张。国外教授更喜欢学生课前预习或者课后自学,有些老师会明确说不要求出勤,当然也有老师喜欢每节课点名。上课方式和国内区别不大,不过也有些课程非常新颖。比如这里的工图课老师讲的东西很少,上课前每人领一套零件,课上自己画,老师会逐个交流,画完了就下课了。
  出国交换也会有些许不适应,由于波兰人母语并不是英语,有些英语授课的老师会有比较重的口音,慢慢适应也能接受。但学校教室非常有限,只有上课才会开放,而且准点开门,几乎无法自习。学校的图书馆非常小,而且不是独立的建筑,而是主楼内的部分楼层作为图书馆。营业时间很短,学院也设有图书馆,但开放时间更短,这就对在寝室学习要求要很高的定力了。
  来华沙感受最深的是航空展览,不同于国内珠海航展 等 商 业展,那次展览仅仅只是波兰飞机研究所的开放展,目的在于向市民展示 航 空 魅力,展览不收门票。
  展览从晚上六点持续到十二点,波兰人把最前沿的科技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展示在市民面前。展出的地址是波兰飞机设计院,旁边就是肖邦国际机场,每隔几分钟就能听到飞机起飞时发动机的轰鸣声,现场的气氛只能用激动来形容。各式私人飞机、运输机,在灯光的掩映里展现出不一样的魅力。战斗机可以让市民坐在驾驶舱感受驾驶员的视角,直升机现场起飞,近距离感受起飞瞬间的风力。让我感受很深的是,科学家们就地取材,把破旧的管道配上灯光,科技感十足,还有废旧的排水管道做成了彩色的喷泉。室内的展览也非常多,在一些需要讲解的展区,在此工作的科研人员主动上来用流利的英语为我们介绍,并没有因为我们不是波兰人而有所遮掩。科技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你面前,成为了触发你内心好奇的源动力,这份勇敢对于航空产业来说确实不易。
  来到波兰一个月,不得不说波兰让我大吃一惊。她以一种宁静的美静静地打动了我,美丽的东欧风光、友好的波兰人,还有他们骨子里那股顽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0378次访问,全刊已有758344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