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生执着奔月的人——“嫦娥之父”、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院士

   期次:第1284期   作者:新闻中心   查看:332   
        
        
        
  编者按: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将于今年12月实施,将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而这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人。他曾任中国第一代战略卫星总设计师,是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嫦娥系列各型号及火星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
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的留学生,远赴瑞士攻读博士,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叶培建决定回国。他说:“中国为我付出了很多,我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我应该尽我所能,为这个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早前,美国嘲讽中国,说中国30年也造不出一颗侦察卫星。而让美国不可思议的是,我国仅用了5年的时间,就研制出了一颗战略侦察卫星。这背后的大功臣就是叶培建。这颗卫星于2000年发射升空后,绕地球转了3圈就飞出了中国,甚至还失去了信号。叶培建谈及此事一度哽咽,说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那个车从山上掉下去把自己摔死,因为这颗卫星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人摔下去是烈士,卫星丢了无法交待。”
  他是人们口中的“嫦娥之父”。
  2004年,我国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一步,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这是继美、俄、日、欧洲之后,第5个月球探测计划。面对一个从未探索过的领域,嫦娥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充分的数据参考,没有试验星,整个工程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叶培建带领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用3年时间稳打稳扎,先后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国际小行星中心已宣布将456677号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建星”。这是第7颗以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命名并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这种命名代表的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崇高荣誉。
  叶培建说:“自己是嫦娥一号的总设计师、总指挥,现在还在各系列担任总设计师、顾问。作为一名航天人,能够亲身参与并见证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一种幸福。”
  5月16日,我校在明故宫校区召开航天学院院长聘任大会,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为航天学院新一任院长。
  校长聂宏,副校长宋迎东,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遥,人事处处长孙建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邵慧英等出席聘任大会,会议由孙建红主持,航天学院全体教职工及学生代表参会。
  会上,宋迎东介绍了叶培建院士的简历,李遥宣读任命文件,聂宏为其颁发聘书并佩戴校徽。
  聂宏代表学校对叶培建院士来校担任航天学院院长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航天学院一直以来都是南航“三航”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学院上下在叶院士的带领下,紧抓发展机遇,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深挖学科内涵、凝练学科特色,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航天学院新任院长叶培建院士表示,南航有着悠久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航空航天学科背景,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已培养出一大批航空航天领域的优秀人才。
  作为航天学院新任院长,深感荣幸,更感责任重大,航天学院理应成为南航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带领全院师生坚决贯彻“十六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首先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在“2+1”学科团队申报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学院各项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航天人才。
  此次大会上,叶培建院士还向学院赠送了由其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空间技术与科学研究丛书》共24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8890次访问,全刊已有760670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