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参政议政,校内师生聚焦热议两会

   期次:第1271期   作者:新闻中心   查看:33   
(上接第一版)
      省政协委员、机电学院副院长、南航无锡研究院院长唐敦兵教授:今年的“两会”,产学研融合、创新激励、“双创”,无一例外成为热点话题。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深度融合,这为高校产学研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今年的记者会上说,“现在要讲‘深度融合’,这说明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紧密结合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需要进一步向融合发展。”目前,南航在江苏建立了多家研究院和20多家技术转移中心,学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问题。南航在高端装备制造、电力电子、工业检测、新材料等方面有很多成果,学校已通过研究院或者技术转移中心把成果应用到企业实际中去。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顾冬冬教授:过去五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推进,科技和教育领域在国际上逐渐从跟跑进入到并跑,甚至领跑状态。在我从事的科研领域,国家启动实施了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专项,让我们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这代人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共成长,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幸福充满了更美好的期待。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知识水平,积极投身到国家改革发展任务中,自觉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助力,为国家科技发展出力。
      市政协委员、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德群教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中国过去五年取得的一系列新成就,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等引领世界潮流。这其中,创新是第一动能,要实现中国在更多领域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必须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培养一批又一批有担当的创新人才。对于我们南航经管学院来说,更要顺应国家发展大势,进一步深化学院综合改革,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指引,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优化人才培养环境,为培育有南航特质的创新型人才不断努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何畏:今年“两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会,在国家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令我们高校教师倍感振奋。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指出“提倡全社会尊师重教,重振师道尊严”,使我很受鼓舞!希望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得更好更快,使我们在教育岗位上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航空宇航学院博士生黄鸣阳: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的军民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一带一路”、国企改革、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等许多任务都与航空工业密切相关,令我们航空学子深受鼓舞。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宣布,AG600飞机将于今年下半年进行水上首飞,让我们未来航空人倍感振奋。作为祖国未来航空事业的一分子,我们应该自觉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辜负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贡献力量!
      “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成员、能源与动力学院博士生黄帅: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创新对于国家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重要意义,也使得“创新”这个词成为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作为一名能源与动力学院的博士生,作为年轻的学子,砥砺奋进,全力以赴,志在创新,这是属于我们的个性记号和时代印记。恰逢国家航空航天大发展,而航空发动机又是我国航空航天发展的瓶颈,我们更要把握时代机遇,将自己的才智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施展个人才华,共筑“中国梦”。
      南航国防生2015级模拟连连长、机电学院本科生吕臻: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到,中国发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干出来的。强国必先强军,复兴伟业呼唤强军担当。作为一名国防生,我认为我们要利用好南航优秀的教育资源,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始终保持着一股子拼劲,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而努力奋斗!
      孟加拉国留学生、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生尼哈德: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着力加强人大对外交往,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对此有特别深的感触。近年来,中国和孟加拉经济贸易合作不断加强与深化,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两国之间有了更密切的合作。作为一名外国人,我的“中国梦”是希望更多的孟加拉人来中国。我也相信“一带一路”会让中孟之间的经贸合作更加密切,我更相信孟加拉和中国会是永远的好朋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872次访问,全刊已有758032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