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在南航

——记我校倪铭竹同学团队对无人机“黑飞”问题的研究
   期次:第1269期   作者:学生记者 赵刘颖 沈成志   查看:60   


  编者按:三月春风吹雪消,“将军”山色翠如浇。南航学子拽着春节的尾巴,重新踏入校园。有些人怀着拳拳之心想要冲刺学业巅峰;有些人不拘一格喜欢创新创业;有些人过年尝遍了山珍海味开始怀念食堂的味道;有些人“每逢佳节胖三斤”,忙里偷闲健身塑型。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努力和拼搏充实着我们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机以它的便捷、飞行成本低等优势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欢迎,但与此同时,无人机“黑飞”问题也愈演愈烈,成为社会热点之一。
      本报记者采访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大三学生倪铭竹。倪同学的课题《无人机“黑飞”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被评选为国家级项目。
      记者了解到,倪铭竹同学在大一时就申报了本项目,甚至连她自己的导师都感到有些许惊讶。
  “当初做这项目,其实感觉很多人无论文理科,进了南航或多或少都会有个“航空航天梦”,就连我,一个法学学生,也会特别憧憬航空航天法的学习,也是因为兴趣所致吧。我们学院是大一就分导师,我的导师刚好在做无人机的课题,我也是和导师交流之后确定了我的课题。”倪铭竹同学说道。出于对航空航天法的兴趣及与无人机的缘分,她选择了这个课题。
  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完成本课题,倪铭竹同学找到了一名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和两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同学,确定为项目成员。另外,他们还请了无人机院刚获得挑战杯国赛特等奖的王翰墨学长做指导。
  尽管如此,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对初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2015年项目最初的申报到2017年4月的结题延期申请,再到最后2017年10月正式结题,倪同学的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项目初期,为了寻找引用价值更高的文献,他们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搜集到一百多篇资料。国内中文资料缺乏,他们便去外文网站查英文文献再进行翻译。此外,倪同学和她的团队每周日都会开展头脑风暴,对一周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布置好下一周的任务。
  前期的准备虽然面临资料匮乏的困境,但倪同学和她的团队都有着明确的方向。在对整个课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后,他们便遇到了瓶颈期,陷入了迷茫。
  “不知道该做什么,做什么好像都不对,知道了无人机‘黑飞’问题严重,知道了我国缺乏与此相关的法律,那么,接下来呢?我们下一步落脚点又在哪儿呢?”
  在那一段持续的迷茫中,“我们就静下心来,好好地梳理了一遍,想想学长的指导,又找老师聊了聊。”倪铭竹同学说。
  渐渐地,他们从繁杂的资料中慢慢理出头绪,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倪同学说,整个项目期间最令她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看到自己团队的论文发表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无人机监管法律研究》上。此外,还有一篇研究报告仍在审核中。这样的结果,给此次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倪铭竹同学还向本报记者传达了自己对无人机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无人机发展是世界潮流,彻底禁止使用无人机有悖于时代发展趋势。随着监管制度的一步步完善和无人机培训系统的逐渐成熟,无人机“黑飞”问题最终将得到有效缓解。
  创新是推动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南航作为我国工科优势学校,大力支持学生参与一系列创新训练项目。参与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能激发思维,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470次访问,全刊已有762483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