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嘉宾与学生代表发言

   期次:第1236期      查看:32   
嘉宾代表
    陈院士身前受邀参加过多次本科生年度表彰大会,他也经常说,人才培养是一个学科、一所大学最根本的职能。清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校长梅贻琦有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院士说,大学除了大楼和大师,还要有优秀的大学生!什么是优秀的学生?在材料楼407研究生工作室内,有一幅陈院士亲手写的毛笔字———“格致穷理,知行合一”,这是2012年春节时陈院士赠送给全体门下弟子的。陈老师教导我们,“做学问,研究问题,就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追求真理;同时也要知识与实践相统一,把技术真正应用起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才是真好”。我想,在陈院士眼里,所谓大学生的优秀品格之中,一定有“追求真理、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报效国家”这几个字。
  讲一个小故事。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导致福岛核事故后,陈院士召集课题组成员讨论时说:“福岛核事故中,日本对核事故的应急评估,对事故的等级判别太慢太差劲了,最后请美国人派了全球鹰无人机飞进污染区进行勘查测量。如果中国有一天也发生这样严重的核电事故,我们有这个能力吗?我们固然也有无人机,但是搭载的放射性环境监测设备没有,而且在放射性污染的空域中进行实时核素鉴别测量是个技术大难题,我们一起想一下,争取拿出方案来。”第二天一早6点多钟,我就接到了陈院士的电话,把我叫去办公室。他拿出了一叠稿纸,说他昨晚没睡好,脑子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就半夜起来,把剂量场的计算公式给推导出来了,让我拿去再算一遍。我拿过一看,那是整整21页写得满满公式的A4纸。
  已经七十有余的陈院士尚能如此忧国忧民、为科研呕心沥血,再想到对比当年沙漠戈壁滩上核爆试验基地那么恶劣艰苦,现在不知优越几百倍几千倍的好条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勤奋?不努力?
  最后回到陈院士的那句话:大学,有大楼,有大师,更要有大学生!我们一起共勉!
  谢谢!


 
学生代表
    我是党嘉强,来自机电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今天很荣幸,也很激动能够站在这里与学弟学妹们分享我的学习故事。你们可能记得我是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历史最高绩点获得者,可能记得我是年级唯一一个两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可能记得我是机电学院三年以来唯一一个综合测评双100获得者,但我想说的是:其实所有的成绩都来源于生活中的每一个坚持,每一个思考和每一个挑战自我。
  王健林说“先定个小目标,赚一个亿”,初入大学,我就为自己定了一些小目标。我要进入培优班,因为培优班可以拥有更好的学习资源;我要上好每一门课,学到更多知识;我要拿到国家奖学金,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我要竞选学生干部,服务同学,快乐自我……一个个小目标,可能不会像赚一个亿那么宏大,但就是这些小目标让刚进入大学迷茫的我有了很大的冲劲。今天我的标签是“学霸”,可是我很想告诉大家,学霸不是天才,而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的。
  首先,吃不了苦当不了学霸。3年前的我和大一的你们一样,刚刚经历过期中考试,本以为很擅长的英语能让自己大展身手,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当头一棒。那一晚,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是自己太天真,大学真的很难及格;还是因为大学和高中并不一样,自己没有找到方法。无论原因是什么,如何面对和解决才是最紧要的。于是,我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英语学习计划。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每天早上的早读便成了我最好的可以利用的时间。大家都知道,大一的早自习虽然是强制要求的,可是随着天气转凉,坚持早自习的人还是一天一天的少下来。至今,我还记得2013年冬天的某一个早晨,室外温度才零下几度,冰冷的天气成为了前进的最大阻力。在大家都不想去早读的时候,我依然抖擞精神、坚持起床,像个英雄一样毅然决然地走进冰天雪地里。那天,空旷的教室里只剩下了我一个人。虽然教室里温度很低,可我的心里却有一股说不出的自豪,我对自己说:党嘉强好样的,你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一定要坚持下去。终于,努力得到了回报,在大二时我就以高分通过了英语四六级笔试和口语考试,取得了高级视听说100分、高级阅读95分的好成绩。所以,学弟学妹们,可以说,如果没有每个早起的清晨和晚睡的夜晚,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
  其次,不挑战自我当不了学霸。机电学院课程种类多,难度大,很多都是硬骨头。刚开始上课,害怕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我总是尽量往后排坐。由于我近视看不清黑板,离老师太远又听不清老师讲话,课上非常容易走神,课堂效率极低。我知道必须要重视课堂效率,否则课后花再多的时间也补不回来。于是,我鼓起勇气,逼着自己往前坐,而且要坐就坐第一排。果然,不仅看得清楚了、听得清楚了,而且因为离老师近,自己也不敢怠慢。渐渐的,我把握住了老师的讲课重点。我清楚记得我的《大学物理》课,第一排同一个座位,我连续坐了两个学期,几乎成了我的私人专属座。可是,我还是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听懂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于是,我就准备一个小本子,课堂上遇到听不懂的问题我就把它记下来,等到课下再逐一去搞清楚。我对自己提了另外一个要求,就是当日知识必须当日消化,如果实在自己解决不了,就主动与同学、与老师交流。一定要把那些未知的问题解决了,我这一天才算踏实,否则连睡觉都觉得不舒坦。所以,学弟学妹们,想要当学霸,必须要挑战自我。
  最后,不学会利用资源也当不了学霸。我是个天生有点害羞的人,在校园里撞到老师,第一反应是躲,实在不行,就硬着头皮说句“老师好”,然后闪电般地溜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校车上与《C++语言设计》的老师不期而遇,并坐在了同一排。为了缓解尴尬,我就主动问起了几个课上还没弄清楚的问题。没想到,一次简单的交流大大开阔了我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从此,我开始尝试主动与老师接触,特别是进入大三搬到本部后,机电学院楼成了我最常跑的地方,现在我估计值班大叔见了我都会觉得脸熟。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其实我还也有很多收获,比如学会了应该怎样向老师提问,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课下准备。作为一个学校群星计划实施的受益者,目前,我已经有两项创新项目结题,并正参加1项省级大创项目和一项校企合作课题,在今年的本科生学术论坛中有2篇论文获奖。所以,学弟学妹们,想要当学霸,要学会利用学校给予我们的各种资源,和老师多沟通、多交流。
  大学的学习于我而言,一开始是苦中作乐,后来是乐在其中。我想说,其实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如果你们可以勤奋、努力、坚持到最后,你们便可以灿烂地笑到最后。我的“38门课95分以上,大学三分之二课90分以上,各种科创竞赛获奖、各种奖学金”便是最好的证明,明年,我将前往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全国排名第一的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机电学院,不会忘记南航对我的教育之恩,因为这里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我现在还常常会记起那个冬日的早晨,自己一个人在偌大的教室里早读。所以学弟学妹们,只要你们努力,你们也可以成为自己心中的那个英雄,加油!

 
 
学生代表
    我是能源与动力学院的大三学生魏云堃,大学三年,跨越平庸,像是经历了一场破茧而出的蜕变。
  大学之前,我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被老师捧在手心,是同龄人仰望和学习的榜样。高考中,我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并成为了当年高中唯一的一名预备党员。
  带着高中的荣耀和自豪来到南航,开学伊始,由于性格内向,当大家都在风风火火加入社团、学生组织的时候,我却躲在了一旁;在大家都在积极旁听讲座、尝试科创比赛的时候,我却望而却步;甚至在舍友们约着去自习时,我都选择做起了宅男,一个人在宿舍看书、上网、听歌。当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抱怨时间不够、睡眠不足时,我却保持着每天十小时的充足睡眠。甚至当大家因为学习紧张而身形瘦削时,我却胖了好几斤。大学中自主的学习模式让我渐渐变得懒散,甚至觉得没有丝毫的压力。
  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持续了几乎整个大一,直到期末成绩出现在我的眼前。在高考光鲜的成绩下,期末考试那不堪的分数显得格外刺眼,挂科,重修这些我以为和我很遥远的事情就真的发生在我身上了。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2015年6月17日预备党员转正那一天,我坐立不安地坐在会场。虽然明明知道自己成绩达不到转正要求,却还要忍着羞愧,一字一句地读完我的转正申请。我浑身一阵一阵地发烫,脸涨得通红,手心也不停地冒着汗。
  然而,延期转正的通知,如约而至。
  如约而至的,还有妈妈在电话那头的长叹。意想不到的,是在千里之外打工的父亲给我打来的那通电话。父亲向来沉默寡言,平时很少通电话,每次也不过是寒暄数句而已。可这一次,父亲和我在电话里聊了十几分钟,与其说是聊,倒不如说是一阵又一阵的沉默,也许是对我怒其不争,也许是不忍心对我横加指责。他问我到底怎么了,剩下又是无尽的沉默,我仿佛在沉默中看到父亲开始发白的鬓角,心里早就犹如刀割。
  如果说飘红的成绩单和父母的沉默带来的是满满的自责,上铺兄弟因挂科太多而退学试读带来的则是满满的恐惧。从天之骄子到退学试读,我不想就这样度过我的大学生活,我要改变这失败的一切。
  然而改变是缓慢的,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折磨。我曾给自己定了很多的小目标:每天六点早起背英语,每天午休复习课后习题,每天晚上到教室晚自习,每个周末去图书馆看书……万万没想到的是,真正践行起这些目标时才发现它们就像王健林口中 “一个亿”一样,离我还是那么遥远。往往是坚持过三五天,就又忍不住给自己放个假,慢慢的放假的日子就多过了坚持的日子。那段时间脑子里总是两个念头在斗争,去自习还是不去。去吧,习题看不懂,头疼欲裂;不去吧,心里又想着魏云堃你要好,一定要变好,心中纠结彷徨似乎走进了死胡同。
  好在那时,辅导员和一群好兄弟们始终在我身边。辅导员雷打不动地每周找我谈心,虽然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她说了些什么。但我始终记得那春风化雨的语气,每次谈完,我都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还有那帮兄弟,他们总在我即将放弃时让我悬崖勒马。他们又总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嘘寒问暖。正是这些陪伴,让我度过了那些难熬的日日夜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不再是那个浑浑噩噩的宅男了,我习惯了沿着西操一圈又一圈背单词,习惯了趁着午休练习课后习题,也习惯了周末的图书馆和那些楼管师傅赶走的夜晚。
  虽然没赚到一个亿,但是小目标们开始实现了。在动优班和卓越班同学的双重压力下大二绩点由大一的2.5提高到3.9,进步了56%,专业排名从184名提高到41名,英语四六级均在500分以上,我逐渐变成了一个更好的自己。2016年4月21日,一个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转正啦,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这就是我的故事,可能也是你们正在经历的故事。这普通而又平凡的经历终于让我知道,成长和改变有时只需一个念头,有时还需要不断的坚持与努力。哪怕你已一败涂地,也请你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学生代表
    大家好!我是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陈冰清,是校乒乓队的一员。体育馆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每天我都会来到这里,和队友们一起训练、流汗、奋战,甚至流泪。今天我站在这里,却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我的童年跟在座的同学们一样,练过舞蹈,学过钢琴,但是当我遇见乒乓球的那一刻,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由此开始了每天至少3个小时训练的生活节奏。记忆中,当其他小朋友在秋游时,我在训练;当其他同学在追剧讨论偶像时,我在训练。2007年,我进入省队跟队训练。这13年里,训练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来到南航后,我们每天文化课学习后,还要进行2-3小时的集训。有时是技术上的提升,追求打球的精度和准度,注重反复的肌肉练习,将每一个动作熟记于心,一旦我稍有懈怠,手感和节奏就会大幅下滑,需要通过后期更大强度的训练来弥补,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克制、规律、坚持不懈;有时是力量和体能训练,在队里我有一个人送外号“爆球王”,我们平时训练都是一筐一筐练,比如一筐200个球,五分钟之内不能停,我的打法比较汉子,时常可以听到一拍子下去,球爆裂成两半的清脆声,现在想想都很痛快。
  训练时的千辛万苦,只为比赛时的千钧一发。作为校乒乓队队长,我深知竞技场上的冠军只有一个,所以,我必须勇敢去拼。在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乒乓球联赛角逐中,带着保三争一的积极心态去拼,最终摘得女团桂冠,回想起来,这是我最美好的青春记忆。
  不可否认,很多人对体育生还是有些偏见的。大家会认为我们利用体育专项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就好了。我想作为体育生,我们要改变别人对我们的看法,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和实力去证明:我的球可以打得很棒,我的学习同样可以很棒!我的文化基础薄弱,这条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不能以此为借口。体育带给我更多的是艰苦的训练、拼搏的精神、严谨的生活态度。为了及时弥补训练错过的课程,我只能挑灯夜读,每天晚睡早起,别人休息我训练,别人追剧我学习,听不懂的课程就全程录音,就像每天重复无数次的技能训练一样,听上一遍又一遍,原以为不需要高中的题海战术,没想到笔芯根根见底。从每天的点滴努力做起,经过大二学年的追赶,一学年通过了四六级,对于高中才真正开始学习旅程,只认真学习了三年英语的我来说,是件特别不容易的事儿,我还参加了CIS企业形象设计大赛、苏宁校企俱乐部丰富自己的生活。最后,绩点拉上4.4,稳居专业第一。
  起初,当老师联系我让我来和大家分享的时候,我还是很胆怯的,我知道我不是校园中最优秀的那个,我也怕一个体育生的分享对大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但我觉得体育精神是没有分界的,乒乓球给我的不光是荣誉,是奖牌,甚至不是强健的体魄,它给我的是这股劲儿,这股不服输的劲儿,这股不畏挫折、永不放弃的劲儿,这股挑战自我、永不言败的劲儿。不对自己狠一点怎么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呢?我希望同学们也能找到触动自己的这么一件事儿,这些品质的习得,对于大家而言,可能是舞蹈、可能是志愿服务、可能是航模、可能是每一项你热爱的事业。体艺的魅力绝不仅仅是赛场、是舞台,而是在长跑想要停下时再多跑一百米,在平板支撑撑不住的时候再多坚持一秒钟,在球即将落地前多挥一拍的那一种突破自己的快乐和成就。
  我的天赋和勤奋让我能够有动力去追求极致,不管是体育竞技场,还是学习和生活,我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一些。如果有人问我这个自信从哪儿来?我想是体育带给我的。当然,我可以的,你们都可以。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触动,希望在场的同学们能够和我们一起动起来,希望在座的高水平运动员们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多关注自己的专业学习,让我们一起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青春记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5334次访问,全刊已有760788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