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干在实处,迈向国际化

——民航学院扎实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国际合作交流工作
   期次:第1227期      查看:34   

  (上接第二版)去年8月,胡明华在新加坡与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 (MIT)的Amedeo Odoni教授进行了初步会谈,双方表达了相互合作的愿望。Odoni院士是国际民航运输领域的泰斗,曾任交通运输领域顶级期刊《Transportation Science》主编,获得管理科学与运筹学协会交通科学领域终身成就奖,在交通运输领域、管理学领域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争取到这位国际牛人,民航学院迅速与学校汇报相关情况,学校高度重视,今年1月寒假期间,黄志球副校长带队专门赴美拜访Odoni院士,真诚探讨深入合作事宜,最后商定以聘请其为民航学院名誉院长的合作方式,快速推动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民航学院还鼓励教师积极走出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争取主题发言机会,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提升学院影响力和关注度。同时,主动发起国际学术专题研讨会,今年4月,主办召开了第一届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国际研讨会,增强了学院国际学术交流氛围,向世界展示了我校在航空运输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
  成果与效应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院的不懈努力下,民航学院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取得了突破进展。已有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Amedeo Odoni教授,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Washington Ochieng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Mark Hansen教授等多名国际著名民航领域的学者加盟我院。Ochieng教授成功申报进入江苏高端人才百人计划,Mark Hansen教授成功申报进入国家外专高端人才计划。此外,还引进了一名乌克兰籍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比利时根特大学等多名优秀海外博士。
  对于来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民航学院实行以服务为导向的管理模式。配备专门的办公室和专门学术秘书,协调师生交流,就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如何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联合申报国际合作课题和科学研究方法等进行研讨,工作安排精细到每天的每个小时。“很开心来到南航大工作,这里有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友善的人文环境,我将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学术思维、研究方法及学术资源分享给大家”,Ochieng教授十分满意民航学院为其创设的工作平台,迄今已经为教师们修改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并陆续投递国际顶级期刊。1985年出生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青年才俊韩科,与Ochieng教授在同一个研究中心工作,拥有2个美国自然基金、1个欧盟基金、1个欧控基金项目,8篇SCI论文在交通运输学科世界顶级刊物发表,已受聘为我校特任研究员。“从与Ochieng教授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他在民航学院工作期间的忙碌和充实,他经常和我说起这里的工作生活情况,所以我便期待加入这样一个集体”,因为口碑效应,韩科追着Ochieng教授的步伐选择了加盟民航学院。他到校后很快便进入了工作角色,目前已与很多老师形成了良好的研究合作关系,并且正在产生系列学术论文。
  有了国际顶尖人才作依托,学院的高水平科研学术交流活动也不断深入,与外方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渠道。联合德国国家空管公司(DFS)成立了中德飞行流量管理技术联合实验室,组织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开辟了与国际知名科研单位合作的新途径;与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筹建“中英空中交通联合实验室”;承担与美国波音公司等单位的国际科研项目;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德国国家空管公司、新西兰国家空管公司等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促进民航专业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目标与未来 前不久,民航局空管局车进军局长走访我校指出,中国民航拥有全球最庞大最复杂的数据库资源,对国际民航有着巨大的合作吸引力,走国际化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他高度肯定民航学院国际合作交流的举措和成果,并勉励民航学院大步走向世界,这席话语更加坚定了民航学院深入推进国际化办学的信心和勇气。
  从发掘人才信息到引进到使用,民航学院摸索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总结发现了很多尚需完善的地方。随着国际化工作的稳步开展,不再是三三两两到处挖人,而是转向考虑如何协同推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外国专家引智体系;如何建立一套适用于外国专家的工作安排及考核评聘体系;如何加强学院国际化环境建设,培育留得住人的国际化土壤,提升国际化管理水平;如何从开展基础性、浅层次功能型的国际交流活动到综合性、深入协同型合作等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促进学院教师队伍水平提升,培养出国际水平大家。为适应国际化建设发展需要,民航学院正在建设国际视频会议室,提高沟通交流效率。基于与国际顶尖高校合作和国际联合实验室的成功尝试,民航学院今后将重点建立三大平台:一是国际学术平台,与海外学术机构联盟,强化基础性和前瞻性问题研究,提高学院学术水平,打造国际学术交流环境;二是国际技术平台,与国际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国际民航组织合作,重点突破行业内重大关键技术,集中解决业内难点和热点问题,为民航行业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三是国际教育平台,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的满足民航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人才。
  “国际化可以量化,可以定出指标,但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国际化,这是更核心的内容。学院将借校内综合改革的东风,充分吸纳国际名校办学经验,使学院的管理模式和机制体制也融入一流大学因素。我希望我们学院每个老师都有国际化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国际化工作新局面。”党委书记倪晓众对于未来信心满满,期待和班子成员一起带领全院师生营造和谐奋进的干事氛围,建立便于人才快速引进、快速成长的制度环境,形成具有民航特色的国际学术和管理文化,真正发挥二级学院在我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3637次访问,全刊已有7623336次访问